与园林有关的诗句描写园林的诗句(精选19篇)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一篇
都是关于拙政园内景点的:浓枝高下绕亭台,初染胭脂渐次开。
遮映落霞迷涧壑,漫和疏雨点莓苔。
低藏双燕人前舞,密引群蜂花底回。
安得庐山千树子,疗饥换有谷如堆。
(王心一《兰雪堂集》) 宫袍错落紫麒麟,曾是先皇法从臣。
海外文章传谏草,天南魑魅识星辰。
荆蛮流寓真吾土,燕赵悲歌见古人。
渌水名园春更好,挈壶花下伴垂纶。
(王宠《雅宜山人集》)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
拙政诸园寄深眷。
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
今秋通简札,投甓招琼,妙绘频贻抱惭看。
古趣写朱梅,兰石清妍,更风筱幽禽为伴,盼把晤沧浪虎丘时,践雅约,兼聆造形精鉴。
1956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之《苏州园林》图册,余函购而时时展玩之。
近岁识从周时,承贶以手绘画幅,偕游苏州则来书中语也。
叶圣陶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四面荷风三面水,红裳翠盖满池心。
炎夏惬幽寻。
园之中部,有亭曰"荷风四面",居高临下,为赏荷胜处。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卅六鸳鸯成双对,浴波戏水结同心。
池馆蓄文禽。
卅六鸳鸯馆面临广池,池中蓄鸳鸯十余对,拍浮为乐。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盆盎盈庭花簇簇,潇湘一阁竹森森。
到处有清阴。
留听阁一带,罗列花木盆景无数,丰富多彩。
"潇湘一角"为种竹处。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轩宇玲珑如展扇,与谁同坐有知音。
于此可横琴。
西部有小轩作扇面形,别创一格,榜曰"与谁同坐"。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月榭星台新安置,东西结合更幽深。
放眼豁胸襟。
园之东部拓地二十余亩,鸠工庀材,布置一新;从此与中部、西部互相结合,更见幽深宽广。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民不能忘垂百载,忠王伟绩感人深,歌颂到如今。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曾开府于此。
调寄《望江南》 周瘦鹃拙政名园好景多,池塘屈曲漾晴波,远香堂外清如画,四面凉风万柄荷。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由于多水,颇见疏朗,有远香堂、四南荷风亭诸胜。
拙政园名园访紫藤,繁花密叶一层层,衡山手植资回念,盘旋神龙势欲腾。
报政园有明文征明手植紫藤,今仍繁荣,老干盘曲尽飞舞之致。
梅村诗好久留传,拙政山茶写笔颠,十八曼陀罗尚在,宝珠色相永春妍。
拙政园有宝珠山茶,吴梅村有诗至今传诵,今有花十八棵,名十八曼陀罗花馆。
拙政园 蒋吟秋 拙政园·兰雪堂联此地是归田故址,当日朋俦高会、诗洒留连,独余一树琼瑶,想见旧时月色。
斯圆乃吴下名匠,于今花木扶疏、楼台掩映,试看万方裙屐,尽占盛世春光。
拙政园·远香堂联旧雨集名圆,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
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拙政园·倚玉轩联从北道来游,花月留题,寄闲情在二千里外。
占东吴名胜,亭台依旧,话往事于三百年前。
拙政园·芙蓉榭联绿香红舞贴水芙蕖增美景月缕云载名圆阑榭见新姿拙政园·小沧浪联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拙政园·鸳鸯馆联绿意红情春风夜雨高山流水琴韵书声拙政园·倒影楼联得月便佳,是山都好无书不读,有酒即仙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绣绮亭旧联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沧浪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狮子林·立雪堂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虎丘花·雨亭联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二篇
1、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知。——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2、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4、鸥鸟道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5、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6、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7、人版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8、鸥鸟群嬉,权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9、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三篇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
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
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苏州园林 沧浪亭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
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苏州园林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苏州园林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四篇
1.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樵歌依野草,僧语过长林。——吕温《题从叔园林》
释义:在阮宅的院子里待到晚上,窗户里看见了树的阴。樵歌在野草上回荡,僧人说的话穿过长林而来。
2.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释义: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3.金谷园林锦绣香。踏青挑菜又相将。凤台人远,离思入三湘。——陈允平《琴调相思引_金谷园林锦》
释义:金谷园林里面锦绣闻香。一起踩青挑菜。凤台离我很远,忧思飞入了三湘之中。
4.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释义: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
5.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柳永《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释义:晴丽之昼,谁主园林之春呢?春天阳气暗催草木萌发,葱郁的深谷也变得那样暖和。清晨,黄莺在林间翩翩飞舞,露水打湿的它们金黄色的毛羽,绿叶掩映中传来了它们悦耳的鸣声,绵绵蛮蛮如有情,低低地诉说着芳心深意。
6.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纳兰性德《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释义:小小的园林一片寂静而不喧哗,稀疏的篱笆和曲折的小径都仿照着山野人家的样式。白天在这里吟唱《风流子》,到了晚上可以听到碧纱窗里传出棋子落盘的声音。
7.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
释义:两岸风光如画,秀丽动人,园林溪水一片水色青青,明净透彻。就算能重新游一遍旧地,也物是人非,成为过眼云烟,到处飘泊,刘郎的鬓发已花白如斑,人已苍老,何况桃花的青春?
8.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韩疁《高阳台·除夜》
释义:我频频地倾听更漏之声,又重新点起红烛,满屋光明。年华滚滚宛如流水,令我黯然心惊。饯别旧岁,迎接新春,还能用得着几刻光阴,新的一年翩翩来临。年老体衰,怎么能习惯通宵畅饮?想要守夜不睡,又怕寒气袭人衣襟。我轻轻地放下酒樽,感谢那初开的梅花,陪伴着我独自低吟。
9.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祖咏《苏氏别业》
释义:别墅地处在幽独闲静的僻壤,到这儿你把隐居的生活想往。当着窗扉能看到南山的远影,粼粼泮水掩映着园林的风光。
10.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园林啭,渚泽新泉清。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释义:楚南一带春天的征候来得早,冬天的余寒未尽,草木的生机却已萌发。原野的泥土释放出肥力,像冬眠的动物争相在上面安家。春天的景象还没装点到城郊,农民便已结伴耕稼。园林中传出鸟儿婉转的叫声,小洲洼地的新泉清澈令人叹嗟。农事确实要平时致力,
如同囚犯般寄居外地也许会耽误终生。故居的池塘想必已被杂草淹没,老家的田园当时长满了乔木、灌木和蔓藤。羡慕隐士已有所托,谋取功名却已不成。姑且跟随田间老汉细细攀谈,详细地表述了自己的苦衷。无限眷恋地抚摸着犁耙,时间于不知不觉中过去,回头一看已是满天烟云。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五篇
赞美园林的诗句 1、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2、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3、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4、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5、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6、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7、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8、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9、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10、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11、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12、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13、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
(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14、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15、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16、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17、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六篇
在《诗经国风》的《豳风》《周南》《召南》,以及《小雅》《大雅》诗篇中,有许多诗句描述了关中的园林和人们对花卉园林的欣赏游览以及植树活动。说明关中的园林绿化,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
以豳风、小雅·采薇为例: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七篇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涧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多清静。有那密集的竹丛,有那茂盛的松林。哥哥弟弟在一起,和睦相处情最亲,没有诈骗和欺凌。)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遑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巉巉石崖壁,矗立多么高呀。山遥水又远,跋涉真辛劳呀。将士向东进,出发无暇等破晓呀。
巉巉石崖壁,矗立多么陡呀。山遥水又远,何处是尽头呀。将士向东进。深入无暇顾退走呀。
有猪是白蹄,成群蹚水波呀。月亮近毕星,就怕雨滂沱呀。将士向东进,无暇他顾快通过呀。)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夹带阵阵雨。当年担惊受怕时,唯我帮你分忧虑。如今富裕又安乐,你却弃我掉头去。 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旋转不停息。当年担惊受怕时,你搂我在怀抱里。如今富裕又安乐,将我抛开全忘记。 谷口呼呼风不停,刮过巍巍高山岭。刮得百草全枯死,刮得树木都凋零。)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八篇
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
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
岂分长岑寂,明时有至公。
留园的远翠阁坐落于中部东北角,在此眺望,绿树翠竹一齐映入眼帘,有遥远之感。青翠之色,正是自然美的具体形态,清新而富有野趣。阁名来源于唐代诗人方于的《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
留听阁
用古诗文题名的例子,还有拙政园的“留听阁”,取自李商隐名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以及北京的陶然亭,取自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等等。
荷风四面亭
此外,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全联句式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凤诰所撰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出句改“面”为 “壁”,对句则化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该联用一、二、三、四串起春夏秋冬景致,精妙无比。“一房山”指树叶凋零、山形倒影于池中之冬景;“半潭秋水”自是秋天;“三面柳”即春色,“四壁荷花”乃夏景,在此亭中,恰可领略园林四季之美。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九篇
1、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2、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3、清?王赓言《游狮子林》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4、宋?陆游《题留园》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5、宋?王安石《杭州的聚景园》绿漪堂前湖水绿,归来正复有荷花。
花前若见余杭姥,为道仙人忆酒家。
6、清?曹雪芹 《题大观园》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7、唐?李端 《题崔端公园林》上士爱清辉,开门向翠微。
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
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
旧山东望远,惆怅暮花飞。
8、唐?陆畅《题独孤少府园林》四面青山是四邻,烟霞成伴草成茵。
年年洞口桃花发,不记曾经迷几人。
9、唐?韩翃《题张逸人园林》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
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春深黄口传窥树,雨后青苔散点墙。
更道小山宜助赏,呼儿舒簟醉岩芳。
10、宋?欧阳修《渔家傲·正月斗杓初转势》正月斗杓初转势。
金刀剪彩功夫异。
称庆高堂欢幼稚。
看柳意。
偏从东面春风至。
十四新蟾圆尚未。
楼前乍看红灯试。
冰散绿池泉细细。
鱼欲戏。
园林已是花天气。
...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十篇
沈园陆游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十一篇
一、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枫 桥–[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三、宿枫桥— [宋]陆 游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四、过枫桥留别城西诸友–[明]谢晋 烦君远饯意偏饶,念我离群怎寂寥。
祖帐西催诗欲就,邮亭风劲酒频浇。 舟移射渎黄昏近,路转江村碧树遥。
记取今宵分手处,乌啼时节过枫桥。 五、枫桥歌送吴秀才之金陵–[明] 谢晋 君不见枫桥水,奔流直泻太湖来。
环绕阖闾城西地,其问风土何佳哉。 层楼叠榭侵云起,望处人家半临水。
水边歌舞不胜春,桥下帆樯停似蚁。 复有大道接金陵,送客每来桥上行。
山寺钟鸣知夜半,渔村月落见灯明。 今朝却饯吴公子,解我金貂酤绿醑。
帆挂长洲苑外烟,衣沾虎阜山头雨。 暮烟秋雨益凄其,别绪离情无限期。
昔时应是今时景,今人还须昔人诗。 见说长干花似绮,君归更英思乡里。
拓展资料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
园林具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园林社区、园林街道、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等。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于园林有着迫切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未来的人民发展方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十二篇
让我们把时间从11世纪的北宋转到19世纪的清朝末期,一位和林则徐并肩作战的禁烟派斗士,同时也是楹联学的开山鼻祖——梁章钜。
他写了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楹联丛话》,搜集保存了大量历代联作。虽然楹联自唐朝、五代起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但大多文人由于传统的观念,还是把楹联视为“小道”,所以即便有千年的历史,楹联仍然少见于史籍,所以这本书对于保存楹联艺术遗产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苏州城南之沧浪亭……余藩吴时复加修治,增设台榭,蔚成大观……余因辑《沧浪亭志》得集句一联云:“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系欧阳文忠公句,下系苏长史句,皆沧浪亭本事也。
写梁章钜重修了沧浪亭。有很多人都为其献上楹联,但自己始终觉得不妥,偶然中欧阳修与苏舜钦的诗中得到了这两句,由于都是写苏州写沧浪亭的,所以把它们合二为一,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千古名句。但文中又说:“然屡书皆不工,故此联迄今未悬挂。”自己写了很多次都不满意,故宁可不挂在亭内。又经过了数十年,到了清末,国学大师俞樾才为之书写,并镌刻在柱子上,才成就了园林中的一大经典。
完美的对账
细品之下,不得不佩服梁章钜的慧眼,“清、明、近、远”分别修饰了四种自然景物“风、月、水、山”不仅点出了沧浪亭苍翠疏朗的山林景致,还把借水苏州河远眺苏州风光的精妙设计也一并表达了出来。只有深度了解沧浪亭的人才能将两者联想在一起。
后半句的“本无价”、“皆有情”将视觉上升到意境的高度,优美的山水风光是无价的,但其中的每一处又能和游园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两句结合在一起,少了原本诗中的含蓄,多了直抒胸臆的大气。看过这段历史,你才会明白,这并不是苏舜钦的自吹自擂,也不是欧阳修的逢人说项,而是作为800年后的“后人”梁章钜对这片花园最真挚的赞美。
好了,这期就先聊到这,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园林的人,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十三篇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
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十四篇
诗词名字:陆游《沈园》
宋·苏舜钦《沧浪亭》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狮子林立雪堂联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虎丘花雨亭联
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
唐 杜荀鹤 《苏州园林》
早梅 齐已
重点诗句: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带“山”字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带“水”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君不见黄河水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好句:有关“树”的古诗名句精选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植物诗句:
描写桃花的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唐·宋之问《有所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贾至《春思二首》 描写杏花的诗句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日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描写梨花的诗句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唐·岑参《送杨子》 描写兰花的诗句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宋·曹组的《卜算子·兰》 描写蔷薇的诗句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南朝梁·柳恽《咏蔷薇》 描写海棠花的诗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 描写杨花柳絮的诗句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宋·晏殊《踏莎行》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宋·王令《瀹瀹》 描写牡丹花的诗句,描写荷花的诗句,描写芙蓉花的诗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唐·骆宾王《晚泊》 描写桂花的诗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 《灵隐寺》 描写菊花的诗句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镇《菊花》 描写梅花的诗句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唐·张谓《早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十五篇
1、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2、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3、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4、宋•陆游《题留园》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5、宋•王安石《杭州的聚景园》
绿漪堂前湖水绿,归来正复有荷花。花前若见余杭姥,为道仙人忆酒家。
6、清•曹雪芹 《题大观园》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7、唐•李端 《题崔端公园林》
上士爱清辉,开门向翠微。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旧山东望远,惆怅暮花飞。
8、唐•陆畅《题独孤少府园林》
四面青山是四邻,烟霞成伴草成茵。年年洞口桃花发,不记曾经迷几人。
9、唐•韩翃《题张逸人园林》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春深黄口传窥树,雨后青苔散点墙。更道小山宜助赏,呼儿舒簟醉岩芳。
10、宋•欧阳修《渔家傲·正月斗杓初转势》
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彩功夫异。称庆高堂欢幼稚。看柳意。偏从东面春风至。十四新蟾圆尚未。楼前乍看红灯试。冰散绿池泉细细。鱼欲戏。园林已是花天气。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十六篇
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
好的景物描写可以向读者真实地展现出丰富的生活画面,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主题。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虽然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其中有的诗篇成功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它不仅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风景、风俗画面,把绚丽多彩的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还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形象逼真地表现出事物的变化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这些都有助于创造出一个幽雅、浓郁、含蓄、深邃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在美的艺术享受中,自然就贪略了诗的深层底蕴,收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一、《诗经》中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学作品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具有不同思想感情的人物,对同样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这就是说。境界是由真景物与真感情密切结合而成的。
所以好的文学作品紧扣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使情和景紧密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造成一种强烈的气氛,可以更好地烘托人物、渲染人物,更好地感染读者、表现主题。例如《卫风·硕人》一诗,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因为全诗经赞美为基调,所以描写的景物应该是新鲜的、活泼的,给人以欢悦、美好的感受。
诗的最后一章是这样描写的: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鲔发发。
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
这里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描写黄河水势汹涌澎湃、浩瀚无涯的壮丽景色,以衬托庄姜出嫁时的气派之盛。“施罛,鲔发发。
葭揭揭”是庄姜一路上看到的景物,是一派生机勃勃、活泼向上的欢乐景象,这正是对庄姜出嫁时喜兴心情真实而形象的烘托。以上景物描写还对庄姜的美丽、身世的高贵以及浩浩荡荡高大健美的随嫁队伍都是很好的烘托,给人以含蓄优美的艺术享受。
又如《卫风·氓》中勤劳善良的女主人公被休弃回家、路过淇水的时候有两句景物描写:“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主人公被休弃是一件非常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在路上又遇到了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淇水,水花溅湿了她的车围子,好象淇水对她这个不幸的女人也有意采取了暴虐恣肆的态度。
这就把女主人公悲伤的感情融于景——无情的淇水之中,景又反过来有力地烘托出她遭受不幸的悲苦凄凉的心情,给人以哀惋、凄楚的感觉。 以上两例都涉及到了关于水的景物描写,因为两诗所表现的主人公的心情不同,她们对水的感受也不一样;同样是关于水的景物描写,因为是烘托了两个不同心情的人,所以景物描写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
下边我们再看看《王风·君子于役》一诗,该诗第一章有这么三句精彩而感人的景物描写:“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下一章略同)《君子于役》是表现役夫的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的思想感情的,这三句景物描写是从鸡栖、日夕、羊牛归来的景物烘托出思妇的思念和牵挂的思想感情的。
“日之夕矣”是说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正是行人当归、合家欢聚的时候,当归不归,就使思妇怀人的希望落空,就不能不加深思妇的思念之情了。另一方面,“日之夕矣”的景色,在思绪满怀的思妇看来,是暮色已降,周围是苍茫迷蒙的景色,是给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是给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这就自然地增加了思妇的怀人之情。
从“鸡栖于埘”,“羊牛下来”两句里,生动真实地描写出:思妇看到,在红日落山的时候,成群的鸡、羊、牛都回来了,上窝的上窝,进圈的进圈,各有归宿,自己的丈夫却连禽畜都不如,还远在天涯一方,不能归来。这么几句景物描写,通过对思妇愁思环境气氛的渲染,很容易引起思妇的联想,即即景生情,所以发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感叹,达到了物我交融的情境,从而有力地烘托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以上各例均出自《风》诗,就是以赋见长的《颂》诗也不乏景物描写的佳例。例如《周颂·良耜》有这么几句: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良耜》是一首周王在秋收之后答谢社稷之神的乐歌。诗人是怀着一种丰收的喜悦的心情来进行景物描写的,所以全诗充满了赞美的情调。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十七篇
以窗为框所见的美景还有很多,李白在《过崔八丈水亭》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宛溪水从屋檐边飞过、敬亭山的云朵从窗前飞落的景观。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在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中,阁道充当了景框,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见的景象,“框”出了上苑的繁花似锦。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园林故事诗文传
园林的草木枯荣更替,园林的一砖一瓦修修补补,在这样的岁月变迁里,一切似乎都是在潜移默化的更新变化着。有许多园林已经不复往日盛景,但是发生在园内的感人事件却通过咏园诗文历代相传,让后人得以通过这些诗文品味其往日风采神韵。
如今的沈园
绍兴的沈园自南宋之后,数易其主,几经荒废,后不幸毁于战火,现如今不断扩建后,留存的往日痕迹已经不多。但沈园并未就此销声匿迹——南宋诗人陆游在沈园写下的记录他与唐婉凄楚感人的爱情故事的诗词,便是沈园依旧负有盛名的原因之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在《沈园二首》中,七十五岁陆游重游沈园,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心上人早已作古,园中景物也非复旧观,柳树已老,不再飞绵,诗人此刻心境之寥落,可以想见。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十八篇
1.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译文:平缓流动的水啊,冲不走成捆的木柴。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和我驻守申国城寨。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2.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译文: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
3.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译文:园子里的树上结满了鲜桃,那些甜美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低唱着伤心曲浅呤着歌谣。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说我书呆子清高孤傲。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诉我怎么办为好?我内心里无尽的忧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的好!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5.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与园林有关的诗句 描写园林的诗句 第十九篇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
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
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
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
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也是这样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
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
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
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
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
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
”(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
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
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
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王维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
- 上一个:赞美苏州的诗句或名言(精选19篇)
- 下一个:有关鱼的古诗词名句(精选7篇)
最新句子:
- 描写少管闲事的句子(精选82句)
- 好一点的句子加赏析(精选29句)
- 爱国的句子40字(精选189句)
- 远离网络游戏的句子(精选373句)
- 好句子的软件(精选58句)
- 如何写在马路上救人的句子(精选43句)
- 艰苦环境中的坚强句子(精选369句)
- 思念却不敢打扰的句子(精选63句)
- 描写下雪的心情优美句子(精选61句)
- 鲁宾逊漂流记优美句子的赏析(精选109句)